`
soboer
  • 浏览: 1309991 次
文章分类
社区版块
存档分类
最新评论

Inline Hook 之(监视任意函数)

 
阅读更多

前面已经写过两次inline hook的博文了,第一篇为:《C/C++ HOOK API(原理深入剖析之-LoadLibraryA)》,这篇博文的方法是通过修改任意函数的前面N个字节,实现跳转并进入到我们自定义的hook函数里,执行完毕我们的hook函数之后,再直接调用被hook的函数。第一篇的方法没有考虑多线程的情况,所以在多线程环境下会有问题。第二篇为:《Inline HOOK API 改进版(hot-patching)》,这篇的初衷是为了解决多线程的问题,因为这种方式是一直hook的,直到程序结束。因此在多线程情况下,并不会在hook与unhook期间执行被hook的函数。不过,第二种方式有局限性,它主要针对windows的很多API而设计,在函数头部必须有空闲的两个字节和函数首地址之前的5个空闲字节(一般为5个nop指令),这样能够实现一个short jmp和一个long jmp。从而实现了hook,在此就不再累述了。

好了,本文已经是第三次写hook相关的东西了。前两种hook有个共同点就是他们都是直接hook掉某个函数,也就是说,当执行完我们自定义的hook函数之后,又从被hook函数的首部开始执行,被hook函数一进入就被跳转了。而本文,则要实现在某个函数体内部任意地方进行hook并跳转,执行完我们的函数之后,再回到原来的位置继续向下执行完未执行的逻辑。那么,初看这种方式似乎与前面写的两篇hook没有什么差别,都是hook,都是跳转然后回到被hook的函数。但仔细一想,你会发现本文要实现的方式要比前面两种hook复杂,因为hook的地方是函数体内任意地方,那么回来的时候就不是直接调用被hook的函数了,而是要回到之前hook的地方去。这期间就涉及到hook函数的返回地址问题和被hook函数的返回地址问题。

说了这么多,可能还是有点晕,先不管为什么要这么做,也不管这种hook方式能有什么用途(在本文最后会说明用途),下面我们先写一些代码,在实践中来想一想这种方式有什么用途,并且与之前的两篇hook进行比较。

首先,我们需要一个自定义的hook函数,这个函数也就是被hook函数被hook后跳转到的地方,这个hook函数负责hook与unhook,还可以监视寄存器,监视内存,也可以管理hook的次数,以供我们灵活的hook需求。直接贴代码吧:

如上,hook_jmp函数即为我们自定义的hook函数,当被hook函数被hook之后,就会跳转到这个函数里,执行相关逻辑,上面我加了很详细的注释。应该很容易看懂。还是先看怎么使用这套方法,再来细说,代码如下:

如上,testHook函数即为被hook的函数,在main函数中,0x0042ec7b则为testHook函数里的第二个printf调用的地址,在你的机器上可能不一样。这里只是测试之用。testHook函数具体反汇编代码如下:

我们hook的就是第18行(0042EC7B)那句代码,setHookBytes构建了一个5字节的call语句,0xe8为CALL指令的机器码,后面4个字节是CALL的偏移量(目标地址 - 当前地址 - CALL指令占用的5个字节)。

在main函数中,构建了hook的5个字节之后,设置了hook次数,如main函数那段代码的第15行:global::gMax = 2,则会hook两次。然后是main函数那段代码的第16行,调用hook函数,将5个字节的call指令写入0042EC7B中,并保存了0042EC7B中原来的代码到old_code中。之后,我们便可以调用testHook函数进行测试hook的流程了。最终输出结果为:

This is a hook test 1.
EAX = 0x00000017
EBX = 0x7ffdc000
ECX = 0x8df97741
EDX = 0x00499148
ESP = 0x0012fd84
EBP = 0x0012fe54
ESI = 0x00000000
EDI = 0x0012fe54
This is a hook test 2.
This is a hook test 3.
This is a hook test 4.
______________________
This is a hook test 1.
EAX = 0x00000017
EBX = 0x7ffdc000
ECX = 0x8df97741
EDX = 0x00499148
ESP = 0x0012fd84
EBP = 0x0012fe54
ESI = 0x00000000
EDI = 0x0012fe54
This is a hook test 2.
This is a hook test 3.
This is a hook test 4.
______________________
This is a hook test 1.
This is a hook test 2.
This is a hook test 3.
This is a hook test 4.
______________________

可以看出,前面两次调用testHook函数时,都执行了hook_jmp函数,并调用了printRegisters函数将寄存器打印了出来,之后又回到testHook中,继续输出后面的3句字符串。当两次hook之后,第三次调用testHook时,就不会再输出寄存器了,也没有被hook了。

我们来看几个比较hook_jmp中比较关键的几个地方:

第104到110行:这段汇编代码,主要用于保存testHook函数(被hook函数)的正常的返回地址(main函数里调用testHook的下一句指令的地址)到global::gPar变量中,并将hook_jmp的首地址(也就是__entry标签指示的地址)写入testHook函数的返回地址所在的内存里。这样当unhook并执行完testHook之后又能回到hook_jmp中,进一步判断是否需要下一次hook。如果不需要再hook(已经达到最大hook次数)时,则会执行第79到80行的两句汇编代码,这两句汇编代码的作用是将hook_jmp函数的返回地址设置为testHook函数正常的返回地址,也就是main函数里调用testHook函数的下一句汇编代码的地址(ret指令的原理如果不清楚,请看前两篇hook文章或查阅相关资料)。这样一来,当不再需要hook时,就能顺利的从hook_jmp函数返回后直接跳转到main函数的作用域里。这样整个调用流程就符合原本的调用流程了。

第113行:这句代码是在调用了printRegister函数之后进行unhook操作,将原本的5个字节的代码重新拷贝到testHook函数的相应代码地址的内存里,本例中为testHook函数中第二句printf函数调用的地址。unhook之后,第115到116行的两句代码与第79到80行的两句汇编代码类似,只不过这时是将被hook的内存地址设置为hook_jmp的返回地址,这样就能在第一次进入testHook函数并执行完毕返回时,能够跳转到被hook的地址(hookTest函数里第2句printf调用的地址)继续向下执行剩余的逻辑。

第131到132行:这两句汇编代码与第79到80行的两句汇编代码一致,都是将main函数里相应的代码地址设置为hook_jmp函数的ret返回地址,这样就能直接从hook_jmp跳转到main函数里继续向下执行,这样也就代表testHook被顺利的调用完成。

所以,总结下来,hook_jmp函数会进入两次,第一次用于监视一些数据,本例只监视了相关寄存器,还可以增加监视指定内存地址等等。第一次进入时,会保存被hook函数(testHook函数)的返回地址,并将其修改为hook_jmp函数的首地址,这样做是为了执行完testHook函数之后能够第二次进入hook_jmp函数。那么,第二次进入后,首先是判断是否还需要hook,不需要则直接返回到main函数里,如果还要继续hook,则再次调用hook函数,然后跳转到main函数里。这样就构成了一个严密的调用流程,一切都看起来很和谐的调用,有点类似缓冲区溢出攻击的原理。

hook_jmp函数中需要注意寄存器的保存,否则输出的寄存器值并不是testHook函数执行到hook位置时的寄存器状态,这样就丧失了监视的意义。

原理上其实比较简单,构建稍微细致了一些,与前两篇hook最大的不同就是需要手动修改ret的返回地址,从而达到hook的目的,不像之前的两篇hook,在进入hook函数之后,要回到被hook的函数时,只需要直接call就可以了,并不需要维护ret指令的返回地址。另外,由于本文的hook方式与第一篇的hook方式类似,所以本文的方式并没有支持多线程环境。

再者,本文的方式还有另外一些局限性:

1. 不能hook函数大括号以外的代码,也就是反汇编代码中大括号之前和之后的代码,因为本文的hook方式是需要通过被hook函数的ebp获取ret地址的,如果设置ebp的相关代码被hook,就得不到正确的ret返回地址等。而且hook大括号之外的代码意义并不大。

2. 被hook的函数的栈帧不能被编译器优化掉,否则得不到ret地址和ebp。

3. hook的代码地址必须为某条汇编指令机器码序列的首地址,本文并没有兼容任意代码地址hook,当然任意代码地址是可以实现的,不过在实际中要监视一些状态,这样做并没有太大的意义。所以你需要明确的知道你hook的代码地址是合法的,并且不会破坏原有的代码逻辑。

好了,整个hook的逻辑和原理就介绍得差不多了,再附上一张流程图:

如图所示,testHook函数如果被hook了,它是不会直接返回到main函数的,而是要先进入hook_jmp函数,再由hook_jmp函数返回到main函数,知道不再hook的时候,testHook才有“权利”直接返回到main函数里。

好了差不多就介绍完了,最后说说这套hook的用途,其实最初我是想用于反外挂检测上,于是写了这么一套hook逻辑,方便在不用调试客户端程序的情况下,监视在运行有外挂的客户端的一些关键的反外挂检测点,例如某个反外挂检测逻辑是否被执行,某些检测结果值的监视等。外挂一般加了比较强悍的保护壳,这些壳具有反调试等功能。典型的就是VMP壳和UPX壳。当然在这之前尝试了脱壳等方式调试跟踪有外挂的客户端,但是脱壳和绕过反调试机制的工作量都相对较大一些,我们的一贯思想又是以最少的工作量去做到好的反外挂效果。于是我便写了这套hook规则,用于检测当前反外挂系统是否被破解,是否被绕开。通过这套规则,就可以很方便的设立观测点,监视相关逻辑和数据,当然还可以有更多用途,此处不再一一说明,另外为此还写了一个可视化工具,方便工作中使用,并成功检测了多个外挂的破解机制,如图:

左边为hook逻辑的界面,右边tool页面为调用任意函数的功能,同时支持查看模块和查看并修改内存。基本上已经够用了。- -

好了,本文到此结束,由于水平有限,可能存在bug,还望指教,衷心感谢!

分享到:
评论

相关推荐

Global site tag (gtag.js) - Google Analytics